103年度防災示範社區:金山區三界里
(一) 由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社區幹部、里長及居民參與。
(二) 防災社區工作團隊組成,參與防災社區的營造會議,配合團隊及學者調查社區現有資源及演訓教育措施等相關活動。
(三) 召開、配合社區編組人員會議、防救災啟蒙啟動活動、工作坊設置,幫忙配合宣傳及活動代辦事宜等。
(四) 協助籌組社區防救災組織、社區災害環境診斷、災害潛勢的掌握、脆弱度與弱勢族群的調查、建置社區防救災資料庫,以及防救災議題與對策。
(五) 規劃社區災害管理工作,疏散路線等設置,防災資源彙整,防救災地圖的繪製等。
社區防救災、救護訓練及演習,社區說明與溝通會議,撰寫社區防災計畫,永續推動方案。
(二) 防災社區工作團隊組成,參與防災社區的營造會議,配合團隊及學者調查社區現有資源及演訓教育措施等相關活動。
(三) 召開、配合社區編組人員會議、防救災啟蒙啟動活動、工作坊設置,幫忙配合宣傳及活動代辦事宜等。
(四) 協助籌組社區防救災組織、社區災害環境診斷、災害潛勢的掌握、脆弱度與弱勢族群的調查、建置社區防救災資料庫,以及防救災議題與對策。
(五) 規劃社區災害管理工作,疏散路線等設置,防災資源彙整,防救災地圖的繪製等。
社區防救災、救護訓練及演習,社區說明與溝通會議,撰寫社區防災計畫,永續推動方案。
啟蒙啟動
啟蒙啟動活動,協力團隊柯凱元博士透過「認識災害」、「防災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防災社區」、「金山區的防災社區-三界里」及「防災社區怎麼推動」等內容,並搭配土石流、日本311地震、莫拉克風災及防災社區等影片,喚醒民眾對災害之記憶,讓民眾了解災害強大的破壞力已經無法僅僅利用工程措施來保護民眾的安全,而是必須藉由防災社區組織的力量,在才能危急時將民眾的損失降到最低,並讓民眾了解計畫推動目的、流程步驟。
啟蒙啟動活動,協力團隊柯凱元博士透過「認識災害」、「防災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有防災社區」、「金山區的防災社區-三界里」及「防災社區怎麼推動」等內容,並搭配土石流、日本311地震、莫拉克風災及防災社區等影片,喚醒民眾對災害之記憶,讓民眾了解災害強大的破壞力已經無法僅僅利用工程措施來保護民眾的安全,而是必須藉由防災社區組織的力量,在才能危急時將民眾的損失降到最低,並讓民眾了解計畫推動目的、流程步驟。
社區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前,臺灣大學柯凱元博士進行活動事項簡報,再依事先規劃之兩條路線及兩組人員,由里長與工作團隊,帶領社區民眾及區公所人員以步行方式勘查。
環境調查前,臺灣大學柯凱元博士進行活動事項簡報,再依事先規劃之兩條路線及兩組人員,由里長與工作團隊,帶領社區民眾及區公所人員以步行方式勘查。
過程中,透過民眾分享社區中過去曾發生過之災害狀況,讓參加現勘人員更瞭解當地受災情形,並共同檢視社區中的易致災因子,如溪流已久未疏浚等。調查結果如下表:
編號 | 地點 | 勘查結果 |
---|---|---|
1 | 六三社區活動中心 | 活動中心為防災避難處所,惟該中心亦處於易積淹水之處,是否為合適之避難處所應再評估。 |
2 | 編號「新北DF214」溪流的下游圳溝(無名橋附近) | 1.隨時注意清理,如有於圳溝內陳設管線,會協調拆除,避免阻礙水流。2.如遇大雨,常因上游水流將樹枝沖刷下來而堵住聖德宮前的無名橋橋孔,導致水溢流至路面。3.今年已有5次小規模積淹水。 |
3. | 三界壇路109巷水塔附近邊坡之排水溝 | 1.常因山上土石、枯枝或是過去廢棄礦坑之棄土受大雨沖刷而下,使得排水溝經常性淤積,造成排水不良,加重土石流之威脅,影響附近居民生活與安全,必須經常清淤。2.許里長曾向公所反應,希望施作護坡或是相關水土保持工程,而公所表示需經地主同意,方得進行相關工程經費之申請,然經里長調查,該地主已定居國外,無法連絡上,而此處邊坡上之工程暫時無法進行申請。4.另外,里長亦表示,希望公所能針對109巷既有之排水溝進行拓寬或浚深,以加強豪大雨時期之排水能力。 |
4 | 聖德宮後方 | 1.為預防聖德宮後方土坡,因大雨沖刷,導致土石傾洩而下,影響聖德宮及附近居民生活,近兩年讓宮自籌經費興建後方護坡,以保障聖德宮及附近居民安全。2.聖德宮為三界里之避難處所,因之其建築體安全之維護必須謹慎。 |
5 | 三界壇路95巷 | 三界里內最狹窄之巷道,經過勘查,消防局表示仍有足夠空間供小型消防車通過,而且巷內空間腹地寬大。 |
6 | 清水溪圳溝(三界橋旁) | 1.自2000年象神颱風過境,該圳溝進行過1次清淤後,即未曾再疏竣,造成溪流河床遭土石堆積而日益增高。2.里民表示,如果雨量過大,雨水順著涵管流至圳溝旁之農田,造成位於農田旁邊的三界壇路95巷民房積淹水;但雨勢變小時,水勢立即消退。3.今年已發生過兩次,最近一次是發生於端午節後的梅雨期;里民希望區公所能進行疏竣,減少民眾可能的損失。 |
社區環境災害診斷地圖製作
社區環境勘查結束後,即回到活動中心製作環境災害診斷地圖,準備的材料有社區航照圖、勘查照片、便利貼、彩色膠帶及筆等。其製作步驟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講師及計畫團隊成員引導社區民眾,將初勘或調查途中所拍攝之照片貼於社區航照圖外圍,並利用圓形標籤貼紙把拍攝位置標示於地圖上,兩者間以彩色膠帶連結。
(2)針對每張照片於便利貼上寫下其現象、所發生的災害、問題等。
(3)講師、計畫團隊成員針對便利貼上之內容,引導民眾進行討論與整理。
社區環境勘查結束後,即回到活動中心製作環境災害診斷地圖,準備的材料有社區航照圖、勘查照片、便利貼、彩色膠帶及筆等。其製作步驟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講師及計畫團隊成員引導社區民眾,將初勘或調查途中所拍攝之照片貼於社區航照圖外圍,並利用圓形標籤貼紙把拍攝位置標示於地圖上,兩者間以彩色膠帶連結。
(2)針對每張照片於便利貼上寫下其現象、所發生的災害、問題等。
(3)講師、計畫團隊成員針對便利貼上之內容,引導民眾進行討論與整理。
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
前述第三部分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係針對災點之問題及現況,以家庭、社區、政府三方角度,共同思考解決、因應之對策。由計畫團隊成員引導民眾討論,以海報、便利貼及筆等工具,讓民眾自己動手將其想法寫於便利貼上,貼在對應的海報格子內。討論完畢後,各組推派一名成員,針對各組之環境診斷地圖、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海報,發表心得及成果分享。
前述第三部分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係針對災點之問題及現況,以家庭、社區、政府三方角度,共同思考解決、因應之對策。由計畫團隊成員引導民眾討論,以海報、便利貼及筆等工具,讓民眾自己動手將其想法寫於便利貼上,貼在對應的海報格子內。討論完畢後,各組推派一名成員,針對各組之環境診斷地圖、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海報,發表心得及成果分享。
小結
在工作坊活動中,民眾的參與程度高,在場的每一位民眾皆願意與團隊一同勘查,共同關心社區問題。與講師、團隊成員的互動也非常熱烈,在言談之中發現部分民眾相當熱心,十分關心社區事務,例如民眾會自行清掃溝渠,或自費興建擋土牆。除此之外,社區診斷地圖製作、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主要提倡「民眾動手做」,講師及計畫團隊成員不做過多干預,僅引導民眾討論在各種災害議題中,家庭、社區、政府各自應該如何為災害應變。唯有民眾自身投入,參與各項事務,才能將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帶動起來,使民眾能夠自主性的成立組織並運作,這才是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的宗旨。
在工作坊活動中,民眾的參與程度高,在場的每一位民眾皆願意與團隊一同勘查,共同關心社區問題。與講師、團隊成員的互動也非常熱烈,在言談之中發現部分民眾相當熱心,十分關心社區事務,例如民眾會自行清掃溝渠,或自費興建擋土牆。除此之外,社區診斷地圖製作、防救災對策討論與研擬主要提倡「民眾動手做」,講師及計畫團隊成員不做過多干預,僅引導民眾討論在各種災害議題中,家庭、社區、政府各自應該如何為災害應變。唯有民眾自身投入,參與各項事務,才能將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帶動起來,使民眾能夠自主性的成立組織並運作,這才是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