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資訊網

  • 首頁
  • 防救災知識
    • 各類災害資訊
    • 國際災例
    • 區公所輔導問題
  • 防救災體系
    • 災害防救計畫
    • 標準作業程序(SOP)
    • 應變中心作業手冊
    • 兵棋推演資料
    • 四方會議投影片及會議紀錄 >
      • 110年四方工作會議
      • 109年四方工作會議
    • 災情查通報流程圖
    • 防災社區推動 >
      • 109年韌性社區
  • 防救災資源
    • 雨量警戒值
    • 疏散避難地圖
    • 物資輸送路線圖
    • 民間團體資源清冊
    • 防災公園資訊
  • 教育訓練
    • 教育訓練教材下載 >
      • 109年災害防救教育講習
      • 109年颱洪應變與水情監測預警計畫講習
      • 109年新北市防災士培訓
    • 技術轉移課程
  • 災害潛勢資料
  • 防災宣導與最新訊息
    • 新北市市民防災手冊
    • 103防災園遊會
    • 核安宣導
  • 相關連結
  • 首頁
  • 防救災知識
    • 各類災害資訊
    • 國際災例
    • 區公所輔導問題
  • 防救災體系
    • 災害防救計畫
    • 標準作業程序(SOP)
    • 應變中心作業手冊
    • 兵棋推演資料
    • 四方會議投影片及會議紀錄 >
      • 110年四方工作會議
      • 109年四方工作會議
    • 災情查通報流程圖
    • 防災社區推動 >
      • 109年韌性社區
  • 防救災資源
    • 雨量警戒值
    • 疏散避難地圖
    • 物資輸送路線圖
    • 民間團體資源清冊
    • 防災公園資訊
  • 教育訓練
    • 教育訓練教材下載 >
      • 109年災害防救教育講習
      • 109年颱洪應變與水情監測預警計畫講習
      • 109年新北市防災士培訓
    • 技術轉移課程
  • 災害潛勢資料
  • 防災宣導與最新訊息
    • 新北市市民防災手冊
    • 103防災園遊會
    • 核安宣導
  • 相關連結



99年度防災示範社區:新莊市雙鳳生源公寓大廈

(一)由臺北縣新莊市雙鳳生源社區幹部、委員、里長及居民參與。
(二)防災社區工作團隊組成,參與防災社區的營造會議,配合團隊及學者調查社區現有資源及演訓教育措施等相關活動。
(三)召開、配合社區編組人員會議、防救災啟蒙啟動活動、工作坊設置,幫忙配合宣傳及活動代辦事宜等。
(四)籌組社區防救災組織,社區災害環境診斷,災害潛勢的掌握,脆弱度與弱勢族群的調查,建置社區防救災資料庫,防救災議題與對策。
(五)規劃社區災害管理工作,疏散路線等設置,防災資源匯整,防救災地圖的繪製等。
(六)社區防救災、救護訓練及演習,社區說明與溝通會議,撰寫社區防災計畫,永續推動方案。

啟蒙啟動

(一)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民國99年5月22日 下午2點至下午4點。
地點:牡丹心活動中心六樓大禮堂。

(二)參與人員
社區啟蒙啟動活動參與人員列表
單位 名單
雙鳳生源社區 雙鳳里里長陳專森、主任委員李明泉、副主任委員吳佳燈、財務委員張石岳、總幹事蕭錦鴻及社區居民約50人
協力團隊 莊睦雄教授
學生:黃繼霆、林良澤、張辰暐、陳緯綸、呂曉婷、張紫伶、林詩崡、陳沛煊、涂庭儀、何湑楨
縣府及公所代表 臺北縣消防局災管科科員 許佳雯
新莊市公所民政課代表 徐安妧
(三)活動過程
認識災害:介紹地震、風水災、坡地、火災的災害
图片
啟蒙運動
图片
社區民眾活動分享
(四)   社區模型製作

本團隊結合校園資源與社區需求,於5月23日由協力團隊製作模型,以比例尺為1:250、模型框120cm×90cm作3D立體模型呈現,並於工作坊活動當天6月10號贈送給社區,使社區居民能快速地體會空間氛圍,並且於社區討論時有模型可利用。
图片
基地周圍建物製作
图片
街廓及建物模型
图片
模型完成
图片
模型贈送給社區合影

防災社區工作坊(第一天)

(一)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民國99年6月9日,19:00-21:30。
地點:牡丹心活動中心五樓才藝教室。

(二)參與人員
第一天工作坊與會人員
單位 名單
雙鳳生源社區 雙鳳里里長陳專森、主任委員李明泉、監察委員林昭辟、總幹事蕭錦鴻、雙鳳社區居民約20人
協力團隊 莊睦雄教授、徐詠秋
學生:黃繼霆、林良澤、張辰暐、陳緯綸、呂曉婷、張紫伶、林詩崡、陳沛煊、涂庭儀、何湑楨
縣府及公所代表 臺北縣消防局災管科科長 鍾世銘
臺北縣消防局災管科股長 郭乃嘉
臺北縣消防局災管科科員 許佳雯
臺北縣福營消防分隊分隊長 呂秉儒
臺北縣福營消防分隊分隊員 李星翰
消防局五泰林中隊 涂俊祥
新莊市公所民政課代表 徐安妧
板橋市公所民政課代表 陳長舜、張盛宏
(三)活動目標
(1)   藉由協力團隊與雙鳳生源社區合作,建立社區防救災基礎資料。
(2)   協力團隊連同社區居民至社區內部及外部環境進行踏勘。
(3)   協力團隊幫助雙鳳生源社區提升防救災之重要性。

(四)活動過程紀錄
图片
居家安全檢視簡報
图片
工作坊活動簡報
图片
牡丹組踏勘情況
图片
牡丹組討論過程圖
图片
雙鳳組組長分享
图片
雙鳳組踏勘情況
图片
生源組討論過程圖
图片
來賓分享

防災社區工作坊(第二天)

(一)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民國99年6月10日 ,19:00-21:30。
地點:牡丹心活動中心五樓才藝教室。

(二)參與人員
第二天工作坊與會人員
單位 名單
雙鳳生源社區 雙鳳里里長陳專森、主任委員李明泉、監察委員林昭辟、總幹事蕭錦鴻、雙鳳社區居民約20人
協力團隊 莊睦雄教授
學生:黃繼霆、林良澤、張辰暐、陳緯綸、呂曉婷、張紫伶、林詩崡、陳沛煊、涂庭儀、何湑楨
縣府及公所代表 臺北縣消防局災管科科員 許佳雯臺北縣福營消防分隊分隊長 呂秉儒臺北縣福營消防分隊分隊員 李星翰消防局五泰林中隊 涂俊祥新莊市公所民政課代表,徐安妧板橋市公所民政課代表 陳長舜、張盛宏
(三)活動目標
(1)   藉由協力團隊與雙鳳生源社區合作,建立防災社區的基礎資料。
(2)   協力團隊連同社區居民一同製作危險地圖並提出對策方法。
(3)   協力團隊幫助雙鳳生源社區提升防救災之重要性。
(4)   利用此次計畫合作,提升大學生防救災的實務經驗。

(四)活動過程紀錄

图片
來賓講評
图片
雙鳳組製作過程
图片
牡丹組製作過程
图片
牡丹組製作過程
图片
生源組製作過程
图片
牡丹組組員合照圖
图片
生源組組員合照
图片
雙鳳組組員合照

工作坊成果:課題與對策彙整

火災議題一覽表
  • 汽機車違規停放影響消防通道。
  • 民宅違規屋簷加蓋。
  • 民宅遮雨棚加蓋。
  • 鄰近工廠電線密集且將易燃物堆置於巷弄內。
  • 鐵窗無加裝小門或遭品阻擋,火災發生時會造成逃生不易。
  • 社區內部沒有設置逃生避難路線。
  • 民眾不熟悉緩降梯的使用方法。

火災課題對策一覽表
面向 火災課題對策
個人與家庭面 (1)自我約束。
(2)向相關單位反應。
(3)增加防災技能訓練與加強對於的火災認知。
社區面 (1)進行汽機車停放法規的宣導。
(2)加裝監視器。
(3)社區集體向相關單位申訴。
(4)社區成立防救災組織。
(5)進行防災宣導。
政府面 (1)建物違規可請政府強制拆除。
(2)電線地下化。
(3)將消防通道重新規劃。
(4)政府提供舉報獎金。
(5)請各里里長加強監督。
图片
民宅違規屋簷加蓋
图片
汽機車違規停放影響消防通道
图片
鐵窗遭物品阻擋
图片
工廠周遭易燃物堆置
水災議題一覽表
  • 啞口溪無設置警戒水位。
  • 啞口溪有垃圾堆積。
  • 地下室積水問題。

水災課題對策一覽表
面向 水災課題對策
個人與家庭面 (1) 向政府單位回報相關情形。
社區面 (1)請管委會向里長或相關單位回報。
(2)管委會平常要對抽水機進行操作與維護。
政府面 (1)請清潔隊處理河川垃圾堆積的問題。
(2)請里辦公室向市公所回報河川未設置警戒水位。
危險場所議題一覽表
  • 電線杆上的電線下垂。
  • 路燈被社區周圍的樹木擋住造成明亮度降低。
  • 河川未設置欄杆。電梯的逃生問題。
  • 鄰近廢棄工廠有可能會造成治安死角或遭人縱火。
面向 危險場所課題對策
個人與家庭面 (1)向社區管理委員會提報上述問題。
(2)提升自我防災意識。
社區面 (1)請警衛將強巡守。
(2)電梯部分設置鎖匙在停電時可以強制開啟。
(3)社區管理委員會向派出所提出加強巡邏。
政府面 (1)將電線地下化。
(2)里辦公室向市公所提報河川未設置欄杆之問題。
(3)里辦公室承諾將樹移植重新栽種高度較低的樹木。
图片
河川未設置欄杆
图片
鄰近廢棄工廠

辦理防災社區參訪

二日參訪概述表
  • 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99年08月14、15日(六、日)辦理。

  • 地點:嘉義縣古坑鄉華山社區、南投縣菩提長青社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社區、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社區。

  • 參與人員
    臺北縣新莊市雙鳳公寓大廈社區居民,30人為限。
    新莊市公所承辦人員2人以及縣府防災業務承辦人員等。

  • 活動概述
    兩天一夜參訪活動安排以參訪4社區為主,分別為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社區」、南投縣「菩提長青村社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社區」及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行程如下述。


防災社區參訪行程
日期 時間 活動內容 備註
2010/08/14 07:00-07:30 集合出發
2010/08/14 07:30-11:30 車程
2010/08/14 11:30-13:00 古坑-午餐
2010/08/14 13:00-14:00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
2010/08/14 14:00-15:30 車程
2010/08/14 15:30-17:30 南投縣「菩提長青村社區」
2010/08/14 17:30-19:00 晚餐
2010/08/14 19:00-20:00 回飯店(或民宿)
2010/08/14 20:00~ 休息
2010/08/15 08:00-09:00 早餐
2010/08/15 09:00-12:00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社區」
2010/08/15 12:00-13:30 桃米社區-午餐
2010/08/15 13:30-14:30 桃米紙教堂
2010/08/15 14:30-15:00 車程
2010/08/15 15:00-16:30 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社區」
2010/08/15 16:30~ 回程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訪視情形
由華山社區協會老師,帶領大家直接前往華山土石流教學園區參觀華山土石流預警與通報防災設施。導覽老師向大家說明上游土石流觀測站中有24小時的監測儀器與電腦,將監測到的資訊經由衛星雷達發送到中央,以作為分析研判使用。
图片
華山社區集合出發
图片
河川保育
图片
土石流教學園區參觀學習
图片
解說造紙石臼
图片
土石流教學園區大合照
图片
土石流教學園區參觀學習
南投縣菩提長青村訪視情形
抵達菩提長青社區,陳村長向大家說明菩提長青村的社區運作與發展過程,並分享社區營造的經驗。菩提長青村為九二一震後的組合屋社區,以聚集獨居老人為主,老人們以一己之力,親身整理出木製涼亭、花園、種菜園區,將社區整理的美輪美奐;並為求自力更生。

图片
村長解說社區發展
图片
草湳溼地的保護
图片
長青老人們做的手工吊燈
图片
觀看紙教堂簡介的居民們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訪視情形
在921後桃米社區開始著手推動生態社區,土地利用以生態導向為主體,並且嘗試以生態工法方式復育水資源,同時軟體面則透過社區教育培育一群介紹社區的導覽人員,經過長期的宣導與栽培有心人士,造就了現在的桃米生態村,打造重建後的社區生命。

图片
桃米導覽老師講解景點
图片
921紀念館
图片
導覽意見交流情形
图片
社區木匠做的木橋
图片
新莊社區居民對桃米社區的支持
图片
導覽意見交流情形
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社區訪視情形
導覽老師介紹921地震後,由水土保持局、921重建單位得到補助,得以房屋重建。
图片
龍眼林社區導覽老師講解龍眼文化節
图片
龍眼林社區邀請樂團到社區演奏
图片
導覽老師講解龍眼乾的製作過程
图片
導覽老師講解重建機制

防災社區一日參訪情形


一日參訪概述表
  • 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99年08月20日(五)辦理。
    地點:「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與「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

  • 參與人員
    臺北縣新莊市雙鳳公寓大廈社區居民,30人為限。
    新莊市公所承辦人員2人以及縣府防災業務承辦人員等。

  • 活動概述
    一日參訪行程安排以專業知識吸收為目的,特安排「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與「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兩主題,並邀請相關背景專家協助導覽解說,行程如下述。
新莊市花園新城社區一日參訪行程
日期 時間 活動內容
2010/08/20 08:00-08:30 集合出發
2010/08/20 08:30-09:30 車程
2010/08/20 09:30-11:30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參觀
2010/08/20 11:30-12:00 準備上車、前往餐廳
2010/08/20 12:00-13:30 午餐
2010/08/20 13:30-14:30 車程
2010/08/20 14:30-16:30 【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參觀
2010/08/20 16:30-17:30 回程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透過中央氣象局的觀摩學習,了解氣象資訊的來源與方式,並且討論自己社區內是否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災公共資源。
除參觀氣象儀器歷史發展的展示模型區外,亦透過專家解說並互動來達到學習的效果,解說課程內容涵蓋了氣象局業務範圍、資訊取得管道、衛星系統了解、地面氣象坪認識、與地震測報方式。社區觀摩學習效果良好,居民也藉此提出社區在氣象及雨量資訊上的需求與需協助的問題,而氣象局也派專人協助社區。

图片
陳先生概述中央氣象局業務
图片
居民了解氣象坪的操作方式
图片
解說地震測報資訊系統
图片
解說氣象局衛星觀測方式
图片
解說地震測報流程
图片
解說如何查閱地震資訊
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
图片
解說老師講解火災避難訣竅之過程
图片
解說老師講解地震時避難重點之過程
图片
緊急救護CPR學習之過程
图片
解說老師講解滅火器使用之過程
图片
居民實地地震體驗之過程
图片
臺北縣防災社區參訪防災教育館合照

防災示範社區成果發表暨綜合演練

二日參訪概述表
  • 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民國99年10月16日
    地點:新莊市「雙鳳生源社區」與社區外之人行道

  • 活動流程
    一日參訪行程安排以專業知識吸收為目的,特安排「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與「臺北市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兩主題,並邀請相關背景專家協助導覽解說,行程如下述。

  • 活動目標
    本縣新莊雙鳳生源社區為99年度補助經費之防災社區,為落實推動防災社區工作,已實施相關研習及教育訓練活動,爰以辦理成果發表暨綜合演練,結合社區防救災體系,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激發社區居民確實建立「自救而後人救」的觀念,以提升社區防救災組織災害緊急應變措施,並發揮整體性、持續性救災功能,建立永續防災家園,特辦理本計畫。

  • 活動過程
    由莊睦雄老師擔任司儀,在來賓致詞後開始演練活動,活動過程與演練項目說明如下:
  1. 災害應變中心成立
    本次防救災綜合演練係假設發生五級有感地震,社區內有房屋牆壁龜裂等災害,社區主委動員社區防救災組織並成立災害應變中心,進行各項災後應變工作。
  2. 緊急臨時避難疏散
    地震發生後餘震不斷,社區電力中斷,居民紛紛由A棟逃生梯口疏散,巡視預警組發現衝擠推撞情形回報,指揮官並指派疏散避難組協助疏導居民,前往牡丹心活動中心旁空地,做緊急避難。並回報指揮官避難人數與避難居民狀況。
  3. 避難收容所開設
    行政後勤組展開避難收容所佈置,準備救災糧食及物資,供村民緊急災害時使用。行政後勤組完成佈置後,回報指揮官,指揮官派遣疏散避難組組員協助避難居民由緊急避難據點前往收容場所,並回報指揮官人數與收容情形。
  4. 災情通報與請求協助
    社區地震後發生震後火災,巡視預警組發現社區A棟二樓有濃煙與輕微課嗽聲,研判有人受困於屋內,回報指揮官後,由整備搶救組攜帶滅火器等工具前往現場。同時指揮官馬上打電話通報於119勤務中心,請求必要協助,說明社區發現濃煙尚未發現火源,並有人壽困於屋內,請消防隊派救護車與消防車前往社區。
  5. 災情搶救與緊急救護
    整備搶救組組長帶領組員與醫療救護組組員一名,前往發現濃煙現場後,發現有一名成人與一名小孩有嗆傷與外傷。整備搶救組將傷患救出後,成年人傷勢為停止呼吸心跳需緊急實施CPR,小孩傷勢為輕度擦傷,需消毒繃帶包紮。關懷救護組回報指揮官狀況,並需救護車協助。另外整備搶救組於有磁磚掉落的區域圍起封鎖線,禁止居民進入。
  6. 火災現場滅火處理
    巡視預警組在A棟二樓發現火警(考慮安全問題,以社區外73巷人行道代替火場),回報指揮官有蔓延趨勢,並請求支援。指揮官命令整備搶救組攜帶滅火設備前往滅火。成功消滅火源後,消防分隊抵達現場,詢問整備搶救組組長現場狀況如何,並前往火場勘查火場是否有蔓延趨勢。查看後發現有蔓延趨勢,消防分隊請整備搶救組再一次消滅火勢。
  7. 災情彙整: 
    地震餘震減少,行政後勤組協助民眾返家,提醒居民仍須注意是否有磁磚掉落。回報里長社區發生一處火警,共疏散15位居民,1名居民昏迷送醫治療,數位居民擦傷。火警已協同消防隊進行撲滅,輕微擦傷也已經由社區組成的關懷救護小組,簡易包紮完成。社區指揮官將資料彙整後傳至新莊市公所災害應變中心。

图片
防災演練開始
图片
應變中心開設
图片
協助居民撤離至收容場所
图片
模擬震後發生火警
图片
實施CPR急救
图片
使用滅火器滅火
图片
長官建議與鼓勵
图片
長官致詞
图片
地震疏散撤離引導
图片
巡視預警組回報
图片
傷患包紮
图片
模擬傷患送至醫院
图片
宣導滅火器使用方式
图片
全體大合照

防災社區未來執行建議

以往防災工作執行主要為政府操刀,採由上至下方式執行,在大規模災害來臨考驗後發現,其體制無法顧及所有的人之生命財產安全。除了檢討體制運作是必要作為外,將防災相關概念落實至社區,建立「由下到上」的觀念,由社區自發性的組成有受過基本防救災知識的防救災組織,建立有系統的社區防災計畫,也變成推動防救災工作重要環節。

本團隊協助規劃新莊市雙鳳里的雙鳳生源公寓大廈之社區防災操作,各階段活動皆順利完成。第一步為讓社區居民了解防災社區的重要性與其目的,接著由工作坊的活動帶領社區居民主動發現自我社區的課題並提出對策。同時,將防救災概念導入社區組織中,使居民了解救災設備的資料庫建置與防災地圖的重要性,進而將防災社區的基礎紮根,未來在第三部門退出社區時,社區依然能自發性的使防災社區延續並持續推動,社區防災才是成功。

在災時的第一時間,能自救或是由鄰近的居民給予幫助,是防災社區推動的重要目的,不僅大幅降低生命財產之損失,亦能讓每個人自身建立基礎的防災知識,最重要的是能凝聚社區意識,讓每個人關心社區,使社區朝永續發展。

99年度新莊區雙鳳生源大廈 防災社區成果展示

回上一頁
委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Fire Department,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協力團隊:國立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Center for Weather Climate and Disaster Research
Copyright@2014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